20位院士相聚光明,“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在高科创新中心圆满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深圳湾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办。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卓文致辞中表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是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厚植创新发展土壤、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科技创新驱动基础有力夯实。深圳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去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02万件,连续17年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深圳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快推进深圳科普事业发展,大力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根据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深圳市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1.1%,进入全国城市第三,希望院士们多为深圳的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深圳市光明区领导蔡颖致辞中表示光明科学城的主要任务是承接国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着重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为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贡献深圳力量。目前,光明科学城聚焦信息、生命和材料三大领域,集中布局4类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其中包括9个大科学装置、10个机构平台、2个省级实验室、两所研究型大学,各类创新资源正加速集聚。中国中科院学部科普与教育委员主任杨玉良院士致辞中表示“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发起,由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高层次公益性科普品牌活动,自从2002年启动以来已有20周年,围绕资源能源、空间海洋、公共安全、生命健康、先进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了系列主题巡讲。其中,深圳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九届,组织院士专家走进校园、科研院所、企业,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及教育委员会主任杨玉良院士在致辞中表示,“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发起,由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高层次公益性科普品牌活动,自从2002年启动以来已有20周年,围绕资源能源、空间海洋、公共安全、生命健康、先进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了系列主题巡讲。其中,深圳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九届,组织院士专家走进校园、科研院所、企业,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统计,巡讲活动已累计邀请来深参与活动的院士专家100多位,举办了活动675场次,听众超过15万人,已成为深圳开展科普教育的一张名片。历届活动规格高、规模大、范围广、受众多,生动地向公众传播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理念,让科学亲近公众,让公众理解科学,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成员之一的中国科学院马志明院士在讲话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了巡讲团的成长。他说巡讲团不仅让科学亲近公众,让公众理解科学,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更重要的是为高新技术企业搭建科学技术交流的平台。“当初播下的一颗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中科院院士活动基地主任、深圳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吴云东在介绍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时表示,“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第十届大湾区巡讲活动邀请了约20位两院院士参加,他们都是所在领域的权威专家,研究领域涉及有机化学、高分子科学、石油化工、物理、理论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预防心脏病学与流行病学、分布计算、数学、磁学和磁性材料、环境生态等。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主题报告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王怀民院士与于贵瑞院士分别做了《软件科技与产业发展》和《陆地生态系统在碳中和行动中的潜在贡献及实现途径》主题报告。
中科院王怀民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中科院于贵瑞院士(中国科技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主题报告会结束后,院士们参观了深圳湾实验室。参观过程中,院士们认真听取了深圳湾实验室在运营管理、研发布局、人才集聚、技术支撑等方面的介绍。
本次活动会期为9月26-28日,院士们将走进深圳的党校、高校、科研机构,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
此外,依托中国科学院高端科研资源,巡讲团还为在校中小学生制作了16集《科学启智》微课堂音像出版物,内容包含天体物理、宇宙、生物多样性、数学启蒙、生命起源、地球环境、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前沿创新。将采用线上+线下、课堂播放及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科普,致力于培养一代爱祖国、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秀青少年。活动还将辐射广州、东莞、惠州及深汕合作区等部分中小学校。